聚焦“主战场”精细办校 呷依乡夜校常态化推进
发起组织 爱老行动社认证通过
活动类型 脱贫攻坚
活动地点 北京-北京市-平谷区
活动时间 2019-05-08 00:00 ~ 2020-12-06 00:00
活动状态 已结束
已报名 1人
活动详情

2019年呷依乡依托“夜校中心校”学习大平台,培训精彩纷呈、亮点频现。各村“**书记”、工作队员、农技员利用晚上、休闲等时间灵活开展脱贫培训,通过“双语”讲政策、教技术帮助当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、坚定脱贫信心,掌握技术、提高劳动技能为抓手。

在脱贫攻坚中,始终坚持外部推力与内部动力相互传导、扶贫攻坚与扶智自强深度融合的工作理念,积极拓展“农牧民夜校”办学内涵和外延,让“农牧民夜校”成为脱贫攻坚“助推器”和“加油站”,为提高群众文化素质、技能水平、就业能力和劳动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4d678389f530e45d34296888748d28da.jpg

4db0feaaeda2603e4ad70c0e6b1072c2.jpg

 一、聚焦“主战场”精细办校

“农牧民夜校”瞄准脱贫攻坚目标,以贫困村、困难群众为焦点精细办校,为困难群众致富增收提供了了解政策、学习“双语”学习技术的平台。

各村充分发挥“**书记”政治素质过硬、联系群众紧密、资源渠道宽广等优势,让“**书记”担任“农牧民夜校”校长。并推行校长负责制,把办学成效纳入“**书记”年度评优考核和期满效能考核,实现“农牧民夜校”能人管、办得好、有作用的效果。

多渠道为“农牧民夜校”精配师资,“不拘一格”聘能人,打造专业化夜校老师队伍。从熟悉政策法规、掌握专业技能、学校教师、驻村工作队、村党组织**书记、**村干部和农村致富能手中,评选“农牧民导师”,科学统筹组建“脱贫攻坚师资库”,确保“农牧民夜校”至少有6名相对固定、素质较高的“农牧民导师”。

60bff8b93a4808aa140df5fedfc0c042.jpg

 二、瞄准“供给侧”精准施教

2019年,六个贫困村相继组织畜牧养殖等传统技术培训,组织制定了专门的“培训清单”,全乡八个行政村截止目前共授课52节(次),参与人数达2570人。针对贫困户不同致贫原因,对接贫困群众需求和农牧区经济发展现状,发放“农牧民夜校”培训内容调查问卷,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,科学设置藏汉“双语”课程、政策法规、安全常识、就业技能、健康卫生、养殖技术等10多类实用课程。同时,在实际教学中,针对教学变化调整完善菜单,做到基础知识普遍学、个性需求重点学、重点难点反复学,不断优化教学内容。在教学中查找新问题,以问题带动教学内容更新,把“教”和“学”在实践中有机结合起来。

群众困难多,培训有重点。针对贫困程度深,就业无门路、致富无技术、发展无资金、脱贫无产业等问题,“农牧民夜校”把办学的重点向“双语”教学、适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倾斜。

三、着眼“全时空”精配套餐

随着农牧民夜校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,夜校的日常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研究制定了《农牧民夜校日常管理办法》,成立了以村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日常管理小组,对签到、考勤、课堂纪律、公共设施使用等进行了明确,并结合实际完善管理制度,营造比、学、赶、超的良好氛围。让农牧民白天忙农活,闲时到夜校学文化、学政策、学技术。自“农牧民夜校”开课以来,全乡各村从实际出发,创新办学授课方式,以农牧民群众的需求为根据,探索出了不同的培训模式,制定了各种教学套餐。